热搜资讯

华清文物|6000年华清御温泉

发布时间:2017-11-13

近期,在秦汉栎阳城遗址发现了两间高等级的战国秦国君与后妃的浴室。考古队在南侧国君的浴室旁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排水管道和污水渗井。而北侧相对应的位置,却没有发现排水设施的情况。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08.jpg


因此推测这两间浴室应该共用一套排水设施。它们的发现表明,秦代的工匠在皇宫的修建之初就已经对排水设施做了精密的设计。而如此完整的、带有排水设施的战国时期秦国的“皇家”浴室也是首次被发现。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16.jpg


而说到人类沐浴史

在华清宫内可以找到更悠久的历史

1982年,唐华清宫考古队

在解剖唐华清宫遗址地层结构时

于秦汉文化层以下2-3米的黑泥膏中

出土了石锛、石铲、陶环和大量的绳纹陶片

有的红陶由于在地下掩埋时间太长

出土后成为粉尘状

有的表面凝结了一层土锈

经鉴定

这些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制造和使用者

正是距今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时期的姜寨人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19.jpg


在华清宫出土的该时期文物中

还能发现温泉古源是古代祭祀的场所

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

用科学解释自然涌出的泉水

因此把这些都归于神灵的功劳

华清宫一号温泉水源附近出土的

大量玉器、玉饰件

就是原始社会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的

贡品、祭祀品

这些新时期时代的玉器

其工艺已形成定制与规范

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22.jpg

·玉饰件·

新石器时代

华清宫遗址出土

表面粗糙,有裂纹,两面磨光

呈圆环状,中孔圆形



同时

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此汤池的过程中

又一次发掘出土了

秦汉及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

并在文化层中出土了

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及沐浴设施

为研究我国古代沐浴发展史

和古代宫廷建筑史提供了翔实的佐证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25.jpg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29.jpg

商周陶水管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31.jpg


华清宫以唐代遗迹及故事知名

形象的反映了其历史特色

又同时开创了中国建筑的“新唐风”时代

情系西安50年的张锦秋先生

主持设计的唐御汤遗址博物馆

以红白为主色调的唐华清宫建筑

不仅给人一种大气恢弘的感觉

又满足了现代人简约时尚的需求

人们走进其中

似乎看到了唐华清宫的

“宫前内里汤名别,每个白玉芙蓉开”的

壮丽景色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35.jpg


莲花汤

华清宫遗址出土

为唐玄宗李隆基专用沐浴设施

位于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内

柱础排列形状

为《营造法式》中记载的

“金箱斗底槽”结构

根据文献资料

推测原建筑梁架结构为六椽五间

屋盖为四阿式

汤池下平面为规整八边形

寓意八卦,即

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之意

八极之上为莲花型

寓意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

达到延年益寿、长生不老目的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38.jpg


海棠汤

又名“芙蓉汤”,俗称贵妃池

是唐玄宗专为贵妃杨玉环

修建的沐浴设施

位于华清宫东区南部

现保存于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内

汤池位于殿宇正中

小巧玲珑,形状美观奇特

东西宽,南北窄

平面形状酷似

一朵盛开、美丽的“海棠花”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41.jpg


古人说:骊山“温泉冬浴,可以攘寒”

人云:温泉洗后,冬走十里不冷,夏行十里不热

阳春之月,百草萋萋,骊山上下,熙熙攘攘

洗“桃花水”的游客,络绎不绝

“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”

早已成千古美谈

这些都说明华清宫的温泉利用

从古至今世代相沿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44.jpg


华清宫旁

华清御汤酒店

传承于千年中华文化

滋养于盛唐历史气息

给您秋兰兮青青的绿色享受

感受自然之经方的温汤体验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47.jpg


华清御汤酒店下设“宝积池”

引恒温43度千年温汤

16眼大大小小的户外汤池

让您在最舒适自在的自然山水间

享受与御汤最亲密的接触


微信图片_20171113091750.jpg

在这个一天比一天

更寒冷的天气里

快来华清宫泡汤

让自己从内而外的温暖吧

华清 温泉 文物

上一篇:硬科技很厉害,但华清宫里有更高级的黑科技

下一篇:华清梨园|歌唱家念奴、许和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