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热搜资讯

唐代LV之“承露囊”

大家对唐人服饰及帽饰的前卫性、多样性和开放性常有所解,唐时最为流行的有女子着胡服、戴胡帽、着男装、或戴羃䍠、帷帽,装扮时髦、风情万种;男子身着各式各样的时尚大衣、披风等,自信豪迈、英姿飒爽。但对于唐人的服饰佩饰中的带饰,鲜见有专门的介绍,这里就针对昭陵唐墓壁画中所出现的唐人服饰佩饰之“承露囊”作以简要介绍。

“承露囊”一词,我们所能了解的或许只有古人诗词歌赋中文字性的记载,但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陵园陪葬墓中,目前为止出土了六幅绘有男子或女子着男装并佩戴“承露囊”画面的壁画。

1.jpg

唐开元十七年,以玄唐宗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,百官献“承露囊”,隐喻为沐浴皇恩,民间更是仿制和作为节日礼品相互馈赠,它可以用作佩饰,男女常佩于腰间以盛细小物件。唐《封氏闻见证·降诞》记:“玄宗开元十七年,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,百幕僚有献承露囊者。”,这是对唐代承露囊最直接的记载。

2.jpg

自古以来,“露”被认为是祥瑞之物,《初学记》引《瑞应图》说:“露色浓为甘露,王者施德惠,则甘露降其草木。”可见“甘露降”是皇帝施仁政、德泽万民的征兆。又据汉朝郭宪《洞冥记》载:“东方朔游吉云之地……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(指汉武帝)。帝遍赐群臣,得露尝者,老者皆少,疾病皆愈。”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作用,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。

3.jpg

早在汉代,就有“承露盘”之说,正史记载汉武帝好神仙,做承露盘以承甘露,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。如《资治通鉴》卷二十载:“春起柏梁台,作承露盘,高二十仗,大七围,以铜为之,上有仙人掌,以承露,和玉屑饮之,云可以长生。宫室之修,自此日盛。”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又载:“其后则又作柏梁、铜柱、承露、先人掌之属矣。”又如三国魏曹植《承露盘铭》有记:“固若露盘,长存永贵”,所以“承露”一词,在唐之前便有。

由于“承露囊”在正史上没有记载,其缘起及发展便不得而知。但却有承露囊的形制是在荷包的基础上演变分枝而来的说法,与荷包并存,其在用意上与承露盘相同。唐杜牧《过勤政楼》诗中云:“千秋佳节名空在,承露丝囊世己无。”(《唐会要·节日》),说明“承露囊”这一事物是真实存在的。

4.jpg

唐墓壁画中的“承露囊”,也有学者通称之为“荷包”,这样承露囊和荷包便有了直接的联系。荷包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袋,最早的荷包,既可手提,又可肩背,后来发展为挂在腰间。制作荷包的材料,最早有用皮革,称囊;后来也用布帛,所以又称包。荷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,历经各个朝代,其用途除随身携带收纳小物件外,还曾被广大青年男女视为定情信物。荷包发展到现在,就是我们端午节佩挂的香囊,到了端午节,老人要给孩子衣扣、脖子上挂上香囊,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以各色丝布缝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,并以五色丝线刺绣成各种图案,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,还象征着万事如意、大吉大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