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热搜资讯

老母殿

     

老母殿.jpg

老母殿云.jpg

      老母殿的来历要早一些。由于骊山历史文化的积累,如三皇五帝旧居的传说,女娲炼石的传说,殷周间骊山女建丽国的记载,秦始皇戏神女的神话,李荃遇骊山老母的故事等,都与女性尊长有关。而盛唐时期,唐朝皇室大崇道教,在骊山上下,华清宫内外,都修有不少道场,供修炼养性,如李真人祠、果老药堂、影坛羽帐、老君殿、集灵台与朝元阁等。浓郁的道教气氛,烘托了这座灵山的神秘感。大约秦代,山上就修了老母殿。老母殿位于西绣岭第二峰。站在秦唐大道(快速干道)边南眺,西绣岭第二峰郁郁葱葱的山峦上,有一组殿宇院落,金碧辉煌,那就是老母殿了。它是临潼县境的古老的民间道场。我来华清池工作以后,每年的农历六月,都见到以祭拜老母殿为主题的盛大“单子会”。该会已很有年景了,多少年来,每到这个时候,十里八村的老年人,就拖家带口,携香,带供品,还捎带着吃喝、席、床单,沿南大街上来,顺墙铺下席、床单,全家坐在上面休息。休息足了,才上山给老母烧香。山上香火旺盛,在山下就能嗅到香料味道。

       据殿内现存《创修山路碑》记载,老母殿建于秦代,唐初重修。明崇祯八年,曾在主殿后,增建藏经楼一座,五间两层,毁于民国。明万历四十七年,曾对总体建筑进行大修,其格局延续至今,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。建国后,进行了两次维修。第二次维修,由道长陈圆明主持,香港谭钊慈善基金捐助部分善款,另募集部分资金完工的。现在的老母殿经过整修,面貌一新,坐北面南,有山门五间,三仙殿三间,祭殿五间,主殿五间,厢房六间,配殿四间。保存的古迹还有不少,如明万历十六年铸的铁锅、铁缸各一口,明铸(年代不详)铁磬一件。其中,铁锅高0.73米,口径1.25米,重750千克。铁缸高1.29米,口径1.08米,重750千克。铁缸由总督三省部院、督粮通署、临潼县事李友梅,县丞何德美,典史胡士奇,儒学训道田生玉,生员程范,乡约周道明,及周围县境百姓捐资而铸。铁缸铭文载:“安炉铸鼎,以大炊功。神明普照,众输资成。南方火沸,北方水涌。两者既济,祝寿无穷。安炉铸鼎,以大炊功。东厨永赖,万姓依生。水资北府,火取南丁。二者既济,普利无穷。”另,老母殿原有《骊山老母授经碑》一通,镌刻于唐广德癸卯年,青石质,高142厘米,宽56厘米,厚17厘米,毁于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。山门牌匾“老母殿”、两侧楹联“天地人寰肇始老母乃先祖,日月星斗生辉大道是本源”由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写。很明显,我们现在见到的老母殿依稀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形制、规模,而不是唐代的原样了。而考古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老母殿的情况。在西绣岭第二峰北侧海拔749.5米处台地上,考古发现了疑似望京楼遗址,望京楼又称斜阳楼,元代骆天骧的《类编长安志》记载“斜阳楼在老母殿北。”因而,可确定唐代老母殿的位置应在今老母殿处,海拔773.6米。考古工作者在今老母殿进行了局部勘探和试掘,发现其下保存有莲花纹方砖、莲花纹瓦当和绳纹条砖等,与已发掘的唐华清宫遗址遗物相同。这都证明,唐华清宫禁苑的西绣岭上可能有老母殿。

       关于唐广德癸卯年所立《骊山老母授经碑》,我推测可能并非唐代文物,试分析如下。广德癸卯年即公元763年。公元757年,唐肃宗从安史叛军手中收复长安,并迎太上皇玄宗从蜀返京,玄宗率高力士、梨园故人曾游华清宫。此后,被肃宗软禁。同时,唐军连年与安史叛军在黄淮领域展开拉锯战。代宗登基的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上半年,安史叛军尽降,分割河北,成河朔藩镇。七月,吐蕃逼关中,陷长安,长安为之一空,代宗出关至陕县。年底,吐蕃撤退,代宗才返回长安。天宝以后,数帝皆无精力整顿华清宫。则广德元年所立《骊山老母授经碑》乃道观自为。时连年战乱,广德元年上半年,吐蕃逼近关中西部。下半年,占据整个关中。洛阳、长安之间道路荒凉,人烟稀少,旅行困难。《集仙录》记唐代李筌由嵩山游骊山,其时间只能在广德元年的上半年,在大乱后,像李筌这样远行的人颇少。而老母殿在收入困难际,还能刻石立碑,也很艰涩。总之,时节、财力、社会环境都不允许于广德元年从容立碑。颇疑其碑乃后人假托神仙传经所立,应该是宋元以后,关中年景稍丰时候的事了。岁月易逝,故园仍在,苍桑变化中的老母殿寄托着厚重的人文情怀,至今仍吸引着县城周围的百姓顶礼膜拜,广大游客也来虔诚的瞻仰参观。